English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优长学科简介

1998-06-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自她成立以来,已经走过整整20年的路程。20年来,全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从经济学、哲学与文化、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科学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为认识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和阐释邓小平理论、为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党、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以及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

该院在坚持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的同时,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的基本建设。广大科研人员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把握学科前沿及其发展趋势,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在“多学科协调发展而又重点突出”的指导思想之下,该院已形成经济学、哲学文化、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群,并形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管理学、经济法、哲学与文化四大优长学科,已拥有工业经济、新闻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外政治制度、文艺学、经济法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尤为可喜的是,形成了一批老、中、青三代学人结合的学术梯队和学科带头人。

经济体制改革学科下设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财贸金融等五大分支学科,其中工业经济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工业经济专业设有“工业经济管理与工业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该学科近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全国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种,不少科研成果在学术界颇有影响,获得好评。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刘茂才、张泽荣、高宏德、都兴富、许改玲。

张泽荣,研究员。自撰和主编的著作计二十余部,主要成果:《社会主义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其中《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合著)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专著《社会主义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被誉为中国劳动主体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高宏德,研究员。主要成果:《怎样提高企业效益》(合作)、《中国管理之根》(合作)等。《中国小企业理论、实践、政策》获国家科委“八五”优秀研究成果奖。

都兴富,研究员。主要成果:《突变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上册)——经济分析力学》(第一卷)(专著)、《突变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下册)——股票分析、多准则决策》(专著),研究报告《四川省科技进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计算与分析》获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优秀论文奖。

许改玲,研究员。专长人口学。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华社会科学基金、加拿大和德国科隆大学赞助的三项课题。发表论文近百篇。《独生子女与父母养老保险的理论和实践》(合著)获中国计委优秀成果二等奖。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设有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资源管理与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工业与乡镇企业管理等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近年来承担全国和省重点课题研究多项,其成果获得同行理论界和社会好评,多项受到全国有关部门和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励。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杜受祜、郭晓鸣、郭正模、刘宇。

杜受祜,研究员。现任本院副院长。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7篇,主编和自撰著作7部。获奖成果共1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1项。主要成果:《经济理论数量分析精确化》、《社会林业权属的作用、内涵及其政策重点》等。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林地林木权属研究”、“农村土地资源流传与市场研究”等课题。

郭晓鸣,研究员。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80篇,出版专著7部,获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主要成果:《农民与土地:历史、现实、未来》(专著),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之一。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西南地区农村贫困的总体特征与扶贫模式选择研究”。

郭正模,研究员。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主要成果:《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与配置》(专著),获中国劳动学会二等奖;《四川省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专著)获农业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中国工程院的“西南资源‘金三角’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战略与对策研究”等课题。

刘宇,研究员。主要成果:《中国乡镇企业:现实与前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区域经济学专业设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发展经济研究、城市经济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李树桂、王小琪、刘世庆、达凤全、王小刚、王新前等。

李树桂,研究员。近年来主要成果:《中国三线生产布局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新论》,《四川——中国内陆大省的对外开放》。目前承担了成都市政府课题“面向21世纪的成都经济研究”等科研项目。

王小琪,研究员。近年主要成果:《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加快攀西地区经济开发研究》(合著),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目前担任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规划办的“攀西地区开发模式与政策研究”等课题。

刘世庆,副研究员。近年来主要成果:《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等。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有:“跨世纪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等。

达凤全,现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主要成果:《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探讨》获省人民政府二等奖。

王小刚,研究员。主要成果:《流域开发战略研究》、《中国内陆大省对外开放的几个战略问题》,《西南社会经济情势考察和发展研究》(合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新前,研究员,主要成果:《绿色发展的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论析》。

财贸金融专业,该学科近年来主要成果:《中国社会主义股份制研究》、《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研究》,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有企业资本营运研究》。该学科学术带头人:陈永忠。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该学科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主要成果:《中心城市综合改革论》(专著),《关于农产品价格形成基础理论与改革合同定购价格的思考》,该学科学术带头人:杨钢。

管理学学科下设科学学和人才学。该学科专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成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目前承担了较多的科研项目,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学学,该学科主要成果:《科学学与管理学原理》、《科技“跳跃”战略——理论、方法和道路》、《社会科学方法学论纲》、《论科学的人才管理及其一般原则》等,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胡世禄、文兴吾。

人才学,该学科主要成果:《系统科学与教育》、《教育模式》、《大教育论》、《物理教学论》(专著)。该学科学术带头人:查有梁、林和生。

经济法学专业设有“公司法”研究方向。该学科的带头人为覃天云、周友苏、侯水平。

覃天云,研究员,执业律师。曾主持国家基金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及教科书等十余部。为中国较早研究公司法的学者,参与了股份制改革和《公司法》立法的理论准备工作。

周友苏,研究员。现任该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经济法学研究,著有《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主编《中国公司法理论与实务》,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加过国家破产法和省地方法规立法起草。现为国家基金课题《内地中心城市证券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负责人。

侯水平,研究员。曾留学日本神户大学。主要成果:《经营权》(合著),《日本公司法研究》。在全国各种较为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如《企业租赁经营法律特征之我见》、《两权分离法律制度的历史沉思》等。

哲学文化学科下设中国哲学专业和文艺学专业。

中国哲学专业设有儒家哲学、中国佛教哲学,道家、道教哲学等三个研究方向。该院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形成了哲学原理、儒释道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学科结构和老中青相衔接的学术梯队,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蔡方鹿,黄海德、袁阳、陈德述、李远国。

黄海德,副研究员。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0篇,出版专著6部。主要成果:《中国道家思想史纲》(合著),《老子道德经解》等。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有: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道学研究中心课题)等。

袁阳,研究员。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要成果:《红尘觉悟——佛法与人生》(专著),《生死事大——生死智慧与中国文化》(专著)等。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梁漱溟哲学思想研究(佛学研究中心课题)。

陈德述,研究员。主要成果:《儒学文化论》、《盛德大业——儒学与企业管理》、《周易禅集注》。

李远国:副研究员。主要成果:《道教炼养法》(合著),《道教与气功:中国养生思想史》(专著)。

文艺学专业设有“文学理论”、“现代批评学”两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的带头人为:袁珂、秦川、陈子谦、李明泉。

秦川,研究员。主要成果:《鲁迅出版系年》、《文化巨人郭沫若》、《郭沫若评传》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文化巨人郭沫若》入选《中国科学“八五”成果选》。

陈子谦,研究员。主要成果:《钱学论》(专著),发表论文200多篇。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李明泉,副研究员。主要成果:《尽善尽美——儒学艺术精神》、《民俗审美学》等,发表论文近三百篇。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